刺猬皮 中药刺猬皮为刺猬科动物刺猬的皮

刺猬皮的功效与作用: 化瘀止痛;收敛止血;涩精缩尿。主治胃脘疼痛;反胃吐食;便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遗精;遗尿。
 

刺猬皮

拼音名:Ci Wei Pi

英文名:Hedgehog Hide,Hedgehog Skin

别名:猬皮,仙人衣。

中药刺猬皮为刺猬科动物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多在春,秋季捕捉,捕后杀死,剥皮,刺毛向内,除去油脂,残肉等,用竹片将皮撑开悬放在通风处,阴干。

 

原形态

刺猬,体形肥短,体长16~27厘米,体重400~900克。头守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长度不超过周围的刺长。体背面及两侧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较发达,尾短。刺猬脸部色较深为褐色。全身的尖刺颜色变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一为纯白色,为数较少。一为基部白色或土黄色,中间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为白色,因而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有细而硬的白毛。四足浅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达乌尔刺猬体形较刺猬小,体长17.5~25厘米。耳较长,超过其周围尖刺之长。刺短而细,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无纯白色尖刺。体背为浅棕褐色,体侧及腹面长有粗硬的污白色毛。

大耳猬,体形较小,体长17~23厘米。吻部甚尖,耳大,耳长为37~50毫米,耳尖钝圆,显然超过其周围的尖刺。躯体背面覆有硬刺构成的甲胄,由头部耳后方开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体背部的尖刺为暗褐色与白色相间,也有少数全白色的刺。尾极短为棕褐色。为荒漠,半荒漠地带典型的种类。

 

药材性状

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呈筒状或盘状,长3~4厘米。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棘长1.5~2厘米,坚硬如针,灰白色,黄色,灰褐色不一。腹部的皮上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具特殊腥臭气。

 

药理作用

刺猬皮有止血作用和促进平滑肌蠕动作用。

 

性味与归经

味苦;涩;性平;归胃;大肠;肾经。

 

功效与作用

化瘀止痛;收敛止血;涩精缩尿。主治胃脘疼痛;反胃吐食;便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遗精;遗尿。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10克;研末,1.5~3克;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

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 《本草经疏》: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泻之,故主之也。
  • 《本经逢原》:猬皮,《本经》主五痔阴蚀,取其锐利破血也,酒煮治阴肿痛引腰背,取其筋脉能收纵也。
  • 《神农本草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 《名医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 《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6.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 《本草备要》:泻,凉血。
  • 《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 《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刺猬皮
分类:皮类
别名:猬皮仙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