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草 中药笔筒草为植物节节草的全草

笔筒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明目;止血;利尿通淋。主治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云翳;鼻衄;尿血;肠风下血;淋证;黄疸;带下;骨折。
 

笔筒草

拼音名:Bi Tong Cao

英文名:Herb of Ramose Scouring Rush

别名:通气草,眉毛草,土木贼,节节菜,四角田槐,野木贼,驳节草,接骨草,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空心草,接骨筒,麻蒿,虾蟆竹,锁眉草,草麻黄,节骨草,镬盖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笔管草。

中药笔筒草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全草。夏,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晾通风处阴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厘米,径1~2毫米,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鞘口随棱纹分裂成长尖三角形的裂齿,齿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缘渐成膜质,常脱落。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无柄,长约0.5~2厘米,有小尖头,顶生,孢子同型,具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

 

药材性状

茎灰绿色,基部多分枝,长短不等,直径1~2毫米,中部以下节处有2~5个小枝,表面粗糙,有肋棱6~20条,棱上有1列小疣状突起。叶鞘筒似漏斗状,长为直径的2倍,叶鞘背上无棱脊,先端有尖三角形裂齿,黑色,边缘膜质,常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小孔洞。气微,味淡微涩。

 

药理作用

猪皮下注射南非洲产笔筒草绿色部分的醇浸剂可引起惊厥和死亡。

 

性味与归经

甘;苦;平;无毒;微寒;归心;肝;胃;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

清肝明目;止血;利尿通淋。主治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云翳;鼻衄;尿血;肠风下血;淋证;黄疸;带下;骨折。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药材处方

  • 《重庆草药》 治火眼:笔筒草,金钱草,四叶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钱。煎水内服。
  • 《重庆草药》 治眼雾:笔筒草,煎水洗并内服。
  • 《福建民间草药》 治急淋:节节草一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
  • 《湖南药物志》 治肠风下血,赤白带下,跌打损伤:节节草二钱。水煎服。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迁延型传染性肝炎:节节草,络石藤,川楝子各三钱,黄栀根,香茶菜各四钱。水煎服。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血尿:节节草,羊蹄,鳢肠各五钱,檵木花一两,白茅根四两。水煎服。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肾盂肾炎:节节草,一包针,车前草,马蹄金各五钱,黄毛耳草,活血丹各一两。水煎服。
  • 《湖南药物志》 治疟疾:节节草一钱。水煎服,或捣烂敷大椎穴。
  • 《福建民间草药》 治跌打骨折:整复后,用鲜节节草一握,调红糖捣烂外敷。
 

各家论述

  • 《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 《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 《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 《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 《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 《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