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叶 中药扁豆叶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叶

扁豆叶的功效与作用: 消暑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暑湿吐泻,疮疖肿毒,蛇虫蛟伤。
 

扁豆叶

拼音名:Bian Dou Ye

英文名:leaf of Hyacinth Dolichos

中药扁豆叶为豆科植物扁豆。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扁豆,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米。茎常呈淡紫色或淡绿色,无毛或疏被柔毛。三出复叶;叶柄长4~14厘米;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柄长1.5~3.5厘米,两侧小叶柄较短,长2~3毫米,均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宽三角状卵形,长5~10厘米,宽约与长相等,先端尖,基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线,两面均被短柔毛,沿叶脉处较多,基出3主脉,侧卧羽状;侧生小叶斜卵形,两边不均等。总状花序腋生,长15~25厘米,直立,花序轴较粗壮;2~4花或多花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小苞片舌状,2枚,早落;花萼宽钟状,先端5齿,上部2齿几乎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边缘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长约2厘米,旗瓣广椭圆形,先端向内微凹,翼瓣斜椭圆形,近基部处一侧有耳状突起,龙骨瓣舟状,弯曲几成直角;雄蕊10,1枚单生,其余9枚的花丝部分连合成管状,将雌蕊包被;子房线形,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先端有白色髯毛,柱头头状。荚果镰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长5~8厘米,宽1~3厘米,先端较宽,顶上具一向下弯曲的喙,边缘粗糙。种子2~5颗,扁椭圆形,白色,红褐色或近黑色,长8~13毫米,宽6~9毫米,厚4~7毫米,种脐与种脊长而隆起,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花期6~8月,果期9月。

 

药材性状

散落小叶或具长柄的三出复叶,多卷缩破碎。完整顶生小叶宽三角状卵形,长4.5~9厘米,宽约与长相等,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略呈斜卵形,较中央小叶稍大;两面疏被毛,暗绿色或枯绿色。质脆。气微。

 

性味与归经

味辛甘甜;性平;有小毒;归脾;胃;心经。

 

功效与作用

消暑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暑湿吐泻,疮疖肿毒,蛇虫蛟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6~15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 《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 孟诜:吐利后转筋,生捣叶一把,以少醋浸汁服。
  • 《食疗本草》:治瘕,和醋煮。
  • 《日华子本草》:敷蛇虫咬。
  • 《滇南本草》:烧灰搽金疮脓血。
  • 《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损伤,消疮。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扁豆叶
分类: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