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中药白芷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和祁白芷的根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白芷

拼音名:Bai Zhi

英文名:Dahuricae Angelica Root Taiwan Angelica Root,Root of Dahuricae Angelica ,Root of Taiwan Angelica,Root of Scabrous Cowparsnip

别名:虈,芷,白茞,香白芷,芳香,苻蓠,泽芬,晼。

中药白芷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祁白芷。春播在当年10月中,下旬;秋播于翌年8月下旬叶枯萎时采收,抖去泥土,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1.5米。根长圆锥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略排列成数纵行,质硬,较重,断面白色,粉性大。茎及叶鞘多为黄绿色。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国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6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则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吉的,显着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总苞片1~2,通常缺;小总苞片5~10枚,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内曲成凹头状;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毫米,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远较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2.祁白芷本种的植物形态与杭白芷基本一致。区别点在于:根圆锥形,表面灰黄色至黄棕以,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散生,断面灰白色,粉性略差,油性较大。栽培于河北,湖南等地北方地区。

 

药材性状

杭白芷 根圆锥形,长10~20厘米,直径2~2.5厘米。止部近方形或类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皮孔样横向突起,长0.5~1厘米,略排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是对实较重,断面白色,粉性,皮部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气芳香,味辛,微苦。

祁白芷 根圆锥形,长7~24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较光滑,皮也样横向突起散生,并有支根痕。质硬,断面类白色,粉性,皮部散有棕色油点,形成层环圆形,棕色。以独支,条粗壮,质硬,体重,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lg相当生药lg)4g/kg,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症(P<0.01)。

解热镇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对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米g/kg类似,P<0.001。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01和0.01。

解痉作用:白芷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子宫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东莨菪素对雌激素或氯化钡所致在体或离体大鼠子宫痉挛有解痉作用,其ED50为0.09米g/kg。

对心血管的作用:白芷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对猫有降血压的作用,50米g/kg降低动脉压50%,作用维持时间为1.5小时。异欧前胡素与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猫动脉压降低的时间延长5~10倍。还能降低离体蛙心的收缩力。

抗菌作用: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白芷所含的氧前胡素体外试验对11种菌株有抗菌作用;欧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MIC为100米cg/ml。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光敏作用:白芷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为最强,香柑内酯次之,异欧前胡素乙较弱。光敏活性物质可用来治疗白癜风。异欧前胡素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临床用红斑量测定证明有效。

抗癌作用:异欧前胡素和自当归素具有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异欧前胡素的ED50100μg/ml。

抗辐射作用:白芷甲醇提取物1克/千克于X线照射前5分钟腹腔注射,对小鼠皮肤损害有防护作用。

其他作用:小量白芷毒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景使用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

 

药材毒性

白芷煎剂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42.88g/kg;醚提物灌胃小鼠的LD50为53.82g/kg;杭白芷小鼠灌胃煎剂的LD50为41.97g/kg;大鼠肌肉注射花椒毒素的LD50为160米g/kg,欧前胡素乙为335米g/kg,香柑内酯为945米g/kg。

欧前胡素乙每日给幼大鼠每75g体重2.5米g60天未见对鼠生长有明显影响,但可引起肝损害等。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等都有兴奋作用,能引起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呕吐等,大量可产生强迫性间歇性惊厥,继之全身麻痹。

 

鉴别方法

 

杭白芷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中有油管分布。韧皮部宽广,筛管群略呈径向排列;油管较多。形成层略呈方形。木质部占根的1/2,导管稀疏散列。白芷薄壁细胸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祁白芷 形成层呈圆环状;木质部占根的1/3,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取白芷粉末0.5克,加已醚3毫升,振摇5分钟后,静置20分钟,取上清液1毫升,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至pH3~4,lk1%三氯化铁深液1~2滴,显紫红色。(检查香豆素)白芷水浸液滴于滤纸上,紫外光灯(365nm)下湿蓝色荧光。(检查香豆素)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宜忌

《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各家论述

  • 李杲: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
  • 王好古:白芷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则入阳明可知矣。
  • 《纲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 《本草经疏》:白芷,味辛气温无毒,其香气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温以和之,香气入脾,故主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辛香温散,故疗风邪久泻,风能胜湿也。香入脾,所以止呕吐。疗两胁风痛,头眩目痒,祛风之效也。
  • 《本草汇言》: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白芷皆能治之。第性味辛散,如头痛,麻痹,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湿寒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
  • 《本草经百种录》: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盖古人用药,既知药性之所长,又度药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气血,病之标木,参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显效而无隐害,此学者之所殚心也。
  • 《本草求真》: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火要剂也。
  • 《本草正义》:白芷,气味辛温,芳香特甚,最能燥湿。《本经》所谓长肌肤而润泽颜色者,以温养为义,初非谓通治外疡,可以生肌长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痈,发背,瘰疬,痔瘘,疮痍,疥癣,谓为破宿血,生新血,排脓止痛云云。洁古亦谓治头面皮肤风痹燥痒。濒湖且谓色白味辛,性温气厚,阳明主药,痈疽为阳明湿热,湿热者温以除之,故排脓生肌止痛。颐谓辛温上升之品,可治寒湿,必不可治湿热,而溃疡为病,湿热者十之九而有余,寒湿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统治痈疡,抱薪救火。《日华子》排脓止痛一句,实是无中生有,大乖医药原理。且洁古所谓皮肤燥痒者,明是火燥湿热,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药。濒湖所谓湿热者温以除之一句,如何说得过去。总之诸公于疡科理法,未能体会,人云亦云。寇宗奭《衍义》谓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云云。颐谓此症,是带下之一,寒湿瘀垢,互结不通,脐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结确症,故宜用温升而兼泄瘀固涩为治,虽曰败脓,决非溃疡排泄之可以等视,何得妄为比附,竟认作排脓要药,则实热诸疡,必益张其焰而痛不可言。颐治疡廿余年,煎剂中惟湿盛无火之症,间或用之,余则不敢妄试。若消肿敷药之如意金黄散中有此,则取其辛以散结耳。大明又谓去面po疵瘢,固即《本经》面脂之义,然又以为治目赤胬肉,则风火升腾之炽甚者,而亦以温辛升之。濒湖谓治鼻渊,盖鼻渊一症,本有风寒,风热及肺热郁蒸三者之别。风寒郁其肺气,而鼻塞多涕,则白芷升阳可也,若风热鼻渊浊涕,及肺热而黄脓腥臭之鼻渊,胡可一概而论。又谓治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则皆阳明热炽上攻为痛,古法偶用白芷,本以加入清泄剂中,以引经为义,而乃列为专条,等于主要之君药,岂非大谬耶!白芷辛温,芳香燥烈,疏风散寒,上行头目清窍,亦能燥湿升阳,外达肌肤,内提清气,功用正与川芎,藁本近似。《本经》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皆其清阳下陷,寒湿伤于中下之症,温升燥湿始为合宜。若阴虚不摄,或湿热浸淫,而为此诸症,非可概治。头风目泪,亦惟阳气素虚,而风寒风热乘之者,庶能合辙,如阳盛而袭风热,已难概用,亦有阴虚肝木上乘,疏泄太过,而迎风泪流者,更非所宜。长肌肤,作面脂,皆与藁本同。《别录》疗风邪,即以风寒外侵言之。久渴,仲醇谓当作久泻,甚是。燥湿升清,振动阳明之气,固治久泻之良剂,必非渴症所宜。且古今各家,皆未闻以此疗渴也。其治呕吐者,胃阳不振,食入反出者宜之,而胃火炽盛,冲激逆上,不可悮用。胁满乃木郁土中,过抑少阳之气,不得条达者宜之,而肝胆火炎,qi撑横逆者,又在所禁。治风痛头眩,亦惟阳和之气,不司布护,而外风袭之者,始为合辙。《百一选方》都梁丸,是为阳虚风眩之实验,若阴虚气火上浮而为风眩,则又不可同日语矣。
  • 《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 《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 《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
  • 《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po疵瘢。
  • 《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白芷
分类:根茎类
别名:香白芷苻蓠芳香白茞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