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鸭肉
拼音名:Bai Ya Rou
英文名:duck
别名:骛肉。
中药白鸭肉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四季均可宰杀,秋,冬季更适宜,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原形态
家鸭,家禽。嘴长而扁平,颈长,体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鸭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壳,黑褐等不同。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且叫声嘶哑。脚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性味与归经
味甘;微咸;性平;归肺;脾;肾经。
功效与作用
补益气阴;利水消肿。主治虚劳骨蒸;水肿;咳嗽。
使用方法
内服:适量,煨烂熟,吃肉喝汤。
用药宜忌
外感未清,脾虚便溏,肠风下血者禁用。
各家论述
- 《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狮积。
- 《本经逢原》:鹜,温中补虚,扶阳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阳气不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肿人用之最妥。黑嘴白尾者,治肠胃久虚。葛可久白风膏用之,取金水相生之义。绿头老鸭,治阳水暴肿,《外台》鸭头丸用之,取通调水道之义。
- 《医林纂要》:鸭(肉)能泻肾中之积水妄热,行脉中之邪湿痰沫,故治劳热骨蒸之真阴有亏,以至邪湿之生热者,其长固在于滋阴行水也。去劳热,故治咳嗽,亦治热痢。
- 《别录》:补虚除热,和藏府,利水道。主小儿惊痫。
- 《日华子本草》:解丹毒,止痢。
- 《纲目》:鸭,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骨白鸭。
- 《滇南本草》: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
- 《本草通玄》:主虚劳骨蒸。
- 《本草汇》: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
- 孟诜:补中,益气,消食。消毒热,利水道,治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又和葱鼓作汁饮之,去卒烦热。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