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人们对饮食的健康、科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天,本文整理了一份可以调节身体的珍珠母食疗方。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一下。
珍珠母的介绍
【名称】:珍珠母
【别名】:珍珠母、珍珠母(《本草纲目》)、珍珠母(《中华医学年谱》)。
【药材类别】:动物
【性味】:甘;咸;性质寒冷。
《中医大词典》: 甘、咸,寒,无毒。
《饮片新人参》:咸、凉、微腥。
【归经】:味甘;咸;性质寒冷。
《中医大词典》:入心、肝经。
【药用部位】:为褐蛤、刺蛤、合浦珠母贝的壳。
【产地与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
【形态特征】:
1、棕纹冠贻贝,完整的贝壳呈不等边三角形,后缘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大冠。外壳内表面涂层痕迹稍明显;前内收肌标记较大,呈楔形,后内收肌标记呈不规则椭圆形。后齿下方有与壳面相对应的纵肋和凹槽。左右贝壳均有短而略粗的后齿和细细的前齿,无伪乳齿。
2、三角蛤,壳完整,略呈不等角形。壳表面的年轮呈同心环排列。后背缘向上突出,形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壳内表面毛痕明显:前内收肌痕呈椭圆形,后内收肌痕略呈三角形。左右壳各有2个假主齿,左壳有2个细长侧齿,右壳有1个细长侧齿;它很闪亮。质地较硬,气味微腥,味淡。
三角帆蚌与褶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呈“帆”形,壳上有同心环纹,壳形扁平,而两壳相等,壳内珠光层呈乳白色;而后者则呈不等边三角形。它伸展成一个大“王冠”,壳内的珠光层呈乳白色至浅蓝色,可辨认。
而马氏珍珠的贝壳呈斜方形,贝壳表面有密集的同心纹,形成片状;贝壳内的珍珠质具有较强的珍珠光泽,边缘无珍珠质。
3、合浦珠母贝,完整的贝壳呈斜方形,后耳大,前耳小。背缘直,腹缘圆,生长纹极细,呈片状。内收肌痕大,呈长圆形,有突出的长主齿。
珍珠母的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0-30克,碎先煎;研成粉末,每次1.5-3克;或入丸、散。
珍珠母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潜阳;安神镇静惊厥;清肝明目。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悸和失眠;躁狂症和癫痫症;肝热目赤;星云覆盖眼睛。
《中医大词典》: 滋肝阴、清肝火。可用于治疗狂躁、癫痫、眩晕、耳鸣、心跳、胸腹胀满、妇女血热出血、小儿惊风抽搐等症。
《饮片新人参》: 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热祛痘翳翳。
《吉林中草药》:止血。治吐血、鼻衄、崩漏。
珍珠母的附方
治肝阳上亢,头晕头痛,眩晕耳鸣,面颊燥热。 珍珠母五钱至一两,女贞、旱莲草各三钱。水煎服。 (《常用中药材图集》)
治心悸失眠,珍珠母五钱一两,远志一钱,枣仁三钱,甘草一钱五分。水煎服。 (《常用中药材图集》)
治内眼病(晶状体混浊、视神经萎缩):珍珠母二两,白术八钱,人参一钱。水煎服,每日两次。 (《吉林中草药》)
治疗伤口化脓感染、疖肿。珍珠质粉、炉甘石、龙骨、红石脂、轻粉。将其研成极细粉末,每3克加冰片0.6克,外敷患处。 (《中药临床应用》珍珠粉)
治疗高血压。取珍珠母适量,研磨成细粉。一次3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高血压、冠心病单方》单味方)
拓展阅读: 珍珠母的注意事项
胃寒者慎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