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林中药材网

谷芽的功效与作用

天林中药材网为您提供谷芽的功效与作用

谷芽别名:蘖米、谷蘖、稻蘖、稻芽。谷芽的功效与作用:健脾开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①《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②《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③《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谷芽图片

谷芽英文

Rice-grain Sprout,Millet Sprout

谷芽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

谷芽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谷芽功效与作用

健脾开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①《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②《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③《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谷芽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谷芽性味

甘、平

谷芽归经

归脾;胃经

谷芽药物形态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谷芽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油、淀粉、淀粉酶、麦芽糖(maltose),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等18种氨基酸。

谷芽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约3~6mm,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1粒。无臭,味微甘。

谷芽炮制方法

炒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焦谷芽:将谷芽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谷芽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谷芽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蘖米即稻蘖也。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胃和则中自瘟,气自下,热自除也。

2.《本经逢原》: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削也。

3.《本草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4.《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5.《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谷芽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的β-淀粉酶能将糖淀粉完全水解成麦芽糖,α淀粉酶则使之分解成短直链缩合葡萄糖,但本品所含的α-和β-淀粉酶量较少,其消化淀粉的功能不及麦芽。

谷芽注意事项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胃下垂者忌用。”

谷芽备注

华北地区习惯以禾本科植物粟的颖果,发芽后作谷芽用。参见"粟芽"条。

谷芽出处

《纲目》

谷芽药方

①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②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③消食,健脾,开胃,和中,生津液,益元气。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用以代茶。(《中国医学大辞典》谷芽露)

谷芽治疗疾病

  • 不思饮食
  • 除烦
  • 烦渴
  • 腹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