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林中药材网

粟米的功效与作用-用法及别名-粟米图片

粟米粟米


粟米介绍

  「中文学名」粟米

  「拼音」Sù Mǐ

  「英文名」Millet

  「拉丁学名」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

  「别名」小米、白粱粟、粢米、粟谷、硬粟、籼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的种仁。粟米是谷类作物“粟”脱壳制成的,因其粒小,故得名小米。其储存陈久者名陈粟米、粢。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秆直立,粗壮。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25~60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长,基部近圆形,下面较秃净,上面粗糙;叶鞘无毛,鞘口处有柔毛;叶舌长1.5~5毫米,具纤毛。顶生圆锥花序穗状,通常下垂,长约20~30厘米,径2~5厘米,穗轴密被细毛;小穗椭圆形,长约3毫米,基部有刚毛1~3条,刚毛通常褐色或浅紫色,稀有绿色,其长约小穗的2~3倍;第一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3,3脉;第二颖椭圆形,与不孕小花的外稃等长,5~7脉;不孕小花的外稃椭圆形,结实小花的外稃平凸状椭圆形,长2.5毫米,3脉,表面有皱纹,边缘内卷,包着内稃。谷粒与第一外稃等长,卵状或圆球状,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与其他小穗部分脱离。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上端稍钝圆,下端稍尖。表面红黄色粗糙,有4条明显突起的纵棱。质坚,断面白色粉性。味微甘。

  「营养成分」每100克粟米含蛋白质8.9克,脂肪3,0克,碳水化合物77.7克,维生素E1.62毫克,以及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淀粉、糖类、钙、磷、铁和烟酸等成分。蛋白质中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营养价值」粟米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粟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脾胃。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小米对抗泻肚子、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者都有帮助。粟米也能解除口臭,减少口中的细菌滋生,还能治脚气病,神经炎和癞皮病,失眠、头疼、精神倦怠、皮肤“出油”、头皮屑增多等症状。

  粟米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大米的4倍,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大便的排泄。

  粟米熬粥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全面,确实是上好的营养食品。小米可和豆类一起煮粥,将小米、紫米、玉米糙、红豆、绿豆、花生豆、红枣一起煮熟至黏稠状即可。

  「化学成分」脱壳种子和带壳种子的干品分别含脂肪1.41、1.68%,总氮2.48%、2.79%,蛋白氮2.41、2.72%,灰分3.15、1.85%,淀粉63.27、77.58%,还原糖2.03、1.98%。另有谓种子含油3%;油中含不皂化物2.39%,固体脂肪酸15.05%,液体脂肪酸70.03%。蛋白质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多类。种子蛋白质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此外,新鲜植物并含β-丙氨酸和γ-丁氨酸,少量β-胡萝卜素、叶黄素。茎含白瑞香甙类,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煮粥。外用:研末撒或熬汁涂。

  「注意事项」《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咸,凉。陈粟米:苦,寒。

  1.《别录》:"味咸,微寒,无毒。陈粟米:味苦。"

  2.《本草衍义》:"陈粟米:性冷。"

  3.《纲目》:"咸淡。"

  4.《本草备要》:"甘咸,微寒。"

  5.《陆川本草》:"甘,平。"

  「归经」肾;脾;胃经

  1.《本草求真》:"专入肾,兼入脾、胃。"

  2.《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

  1.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止痢,解烦闷。摘录《中药大辞典》

  2.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满食少;消渴;泻痢;烫火伤。摘录《中华本草》

  3.《别录》:"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粟米: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4.陶弘景:"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

  5.孟诜:"陈粟米:止痢。"

  6.《本草拾遗》:"粟米粉解诸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

  7.《日用本草》:"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

  8.《滇南本草》:"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治反胃,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

  9.《纲目》:"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复方

  1.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粟米半升,杵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食医心镜》)

  2.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食医心镜》)

  3.治孩子赤丹不止:研粟米敷之。(《兵部手集方》)

  4.治汤火灼伤:粟米炒焦,投水,澄取汁,煎稠如糖,频涂之。能止痛,灭瘢痕。一方半生半炒,研末,酒调敷之。(《崔氏纂要方》)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白端香甙的作用参见瑞香花条。其甙元有抗菌作用,1∶10000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株),1∶5000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1∶2000抑制绿脓杆菌,但对枯草杆菌无效。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粟,陈者难化。《衍义》云,生者难化,熟者滞气,隔食生虫。所谓补肾者,以其味咸之故也。

  2.《纲目》: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脚胃之病宜食之。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利小便。韩《医通》云: 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教以专啖粟米粥,绝他味,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

  3.《随息居饮食谱》:粟米功用与二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4.《医学入门》:粟,即今之小米。山东最多。五谷中最硬,谓之硬粟,得浆水即易化。无毒。

  5.《别录》: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

  6. 陈粟米: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7. 陶弘景: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

  8. 孟诜:陈粟米:止痢。

  9.《本草拾遗》:粟米粉解诸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

  10.《日用本草》: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

  11.《滇南本草》: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治反胃,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

  12.《纲目》: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食用方法

  小米的吃法有三:一是熬粥,二是煮饭,三是磨成小米面蒸着吃。这三种吃法,各有各的滋味,但以煮粥吃最好,可以与各种粗粮搭配,做成不同风味的粥,有着很好的营养和药用功效。小米熬粥一直有“黄金粥”之美称。小米熬粥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全面,具有补肾气、益腰膝的功效,确实是上好的营养食品。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小米粥中的米油,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黏稠物,这就是粥油,具有保护胃黏膜、补益脾胃的功效,最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滋补力非常好,相当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滋补功效。小米的功效多,在冬季食用尤其好。

粟米图片


粟米粟米
粟米粟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