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林中药材网

水红花子的功效与作用

天林中药材网为您提供水红花子图片 水红花子的功效与作用

水红花子别名:水荭子、荭草实、河蓼子、川蓼子、水红子、爆花子、水泻花。水红花子的功效与作用:消瘀破积,健脾利湿。治胁腹症积,水臌,胃疼,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①《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②《滇南本草》:破血,治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③《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④《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大剂1两);研末、熬膏域浸酒。外用:熬膏或捣烂敷。

水红花子图片

水红花子英文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水红花子来源

为蓼科植物荭蓼、酸模叶蓼或柳叶蓼的果实。8~10月间割取果穗,晒干,打落果实,除去杂质。

水红花子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

水红花子功效与作用

消瘀破积,健脾利湿。治胁腹症积,水臌,胃疼,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

①《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

②《滇南本草》:破血,治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

③《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

④《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

⑤《药材学》:清肺化痰,降气通便,透疹。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

⑥《上海常用中草药》:散血,消积,止痛。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胺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水红花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大剂1两);研末、熬膏域浸酒。外用:熬膏或捣烂敷。

水红花子性味

咸、性凉

水红花子归经

肝;脾经

水红花子药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长毛。叶互生;叶柄长3-8cm;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被长毛,上部常展开成环状翅;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0-20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疏生软毛。总状花序由多数小花穗组成,顶生或腋生;苞片宽卵形;花淡红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通常7,长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 8-10月。

水红花子化学成分

荭草种子含淀粉41.51%。

水红花子性状鉴别

本品呈扁圆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质硬。气微,味淡。

水红花子毒性

水红花子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为93.37±13.9g/kg,毒性甚小。

水红花子贮藏方法

置干燥处。

水红花子相关论述

1.《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

2.《滇南本草》:破血,洽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

3.《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

4.《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

5.《药材学》:清肺化痰,降气通便,透疹。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

6.《上海常用中草药》:散血,消积,止痛。

7.《新疆中草药手册》: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胀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水红花子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取小鼠每天灌胃水荭子(即水红花子)煎剂、酊剂或石油醚提取物,连续10天,对艾氏腹水癌(腹水型及实体型)和肉瘤-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不稳定,需进一步证实。

2.抑菌作用:荭草果实(即水红花子)水煎剂用打洞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mm和13mm。用挖沟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抑制距离分别为16mm和7mm。水煎剂的浓度为1:1。

水红花子注意事项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着忌服。

水红花子出处

《滇南本草》

水红花子药方

治瘰疬方《本草衍义》:治瘰疬;贴痞膏《医部全录》:消症散积;

水红花子治疗疾病

  • 喘咳
  • 烦渴
  • 腹水
  • 肝硬化

标签: